再谈猪场实践应用中的人工授精技术规范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韩雪峻 上海东晋畜牧有限公司 曹方勇
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猪场把人工授精技术作为一项常规生产技术在生产中应用。作为这项技术的推广者之一,我们亲身经历了这项技术在猪场实践推广过程中,由被猪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否定、怀疑,进而到逐渐小范围尝试,再到完全被大家接受、认同的整个过程,可以说这个过程的变化和发展,时间并不长,仅有短短的几年时间,所以从这方面来说,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现在已经完全被实践证明是一项成熟、实用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对于转变猪场的生产管理方式,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项新技术,它还需要我们的猪场管理人员及技术操作人员对此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努力,以不断的解决由于各种条件变化造成的新问题的出现。
在我们近年来的实践服务过程中就发现,与当时这项技术刚开始推广应用时所产生的令人振奋的成绩相比,现在在许多的猪场中,人工授精技术的效果却再也没有开始使用时那样好了。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认为,现在影响猪场应用人工授精技术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和不可控制,甚至开始动摇继续进行人工授精工作的信心,他们认为:
目前猪场中,影响公母猪的繁殖障碍疾病较过去更多也更复杂了;
全球气温变暖,造成夏季温度一年高似一年,导致公母猪夏季繁殖困难问题更加突出;
饲料原料质量的稳定性也更难以控制,饲料霉菌毒素导致的免疫失败乃至繁殖障碍问题也变得更加普遍;
其他还有诸如猪场技术人员变动更频繁了等等;
甚至还有这样一种理论在广为流传,说在一段时间的人工授精配种后,由于缺乏公猪本交的直接刺激会造成母猪繁殖性能的降低。
以上这些分析正确吗,就是全部的原因吗,或者至少说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了吗?找到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解决好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我们确实很重要,这不仅是由于配种工作是猪场的核心工作,是猪场生产的“发动机”,产仔成绩不好,后面的工作从何谈起?而且它还关系到“猪人工授精技术”这样一项可以给猪场带来许多价值的 “革命性”技术,是否能够继续在实践中应用下去的大问题。
我们分析认为,造成猪人工授精技术效果下降的结症就在于:整个人工授精的实际操作过程的不“规范”。
根据我们的经验,猪场应用中屡屡出现的操作规范问题往往是由于以下一些猪场中的实际造成的:
由于猪场实际操作人员的素质能力原因,有时不能够完全理解,或者说正确的理解所讲授的技术规范后面的原理;
许多的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人员本身的专业知识有限,仅仅能起到“师傅带徒弟”的模仿式技术传授;
每个猪场的现场生产设施条件的差异很大,实际技术操作人员不能制订出相应的技术应用规范,一旦发生条件变化,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也会出现问题。
技术操作人员的“小聪明”太多,不断的自以为是的将技术规范随意调整改变,以达到操作“简单化”,工作量“减轻化”的目的,使得猪场实践中的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困难“不在于认真的学,而在于老实的用”。
时间一长,思想上的松懈会导致观念的改变和不良习惯的养成,这也是不规范操作形成的温床。
与此相反,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开展人工授精技术已经5年以上的猪场,由于他们对这项技术的正确认识和良好的管理,到目前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配种产仔水平,从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实际规范操作中,或许可以找到您猪场人工授精出现问题的答案。您也可以通过,在猪场中再次开展人工授精术配种和本交配种的效果对比实验,来判断本场配种成绩差到底是由于操作规范问题,还是由于母猪健康等看似客观的原因引起的,从而排除错误的臆测和推断,找到真正的问题结症所在,坚定我们对人工授精这项技术本身的信心,使这项技术能够完全发挥出其“革命性”的价值来,为我们的生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操作规范程度的下降,往往体现在人工授精技术的各个环节,如果没有将“规范操作”的理念植入到心中,就不可能在采精、精液制作、发情检查、人工输精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的长期规范操作。
我们在猪场的人工授精的实际工作中会经常发现如下一些脱离“规范”的操作实例:
公猪的使用
1、后备公猪使用过早,外来品种公猪与国内品种和培育品种相比性成熟较晚些,一般都在7月龄开始爬跨的调教训练,8月龄才能开始使用,而一些猪场,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猪场和饲养土杂母猪的猪场,根据先前的公猪经验,往往存在过早使用公猪的现象。
2、后备公猪采精频率过高,后备公猪的完全性成熟往往要在1岁以后,1岁半时才能达到稳定的精液产量高峰,因此应该按照8-12月龄,1周采精1次,12-18月龄5天1次的采精频率操作,18月龄后可以每周2次或3次采精,但增加采精频率不能够显著提高精子总数,而且长时间高频率的采精会加速公猪的性欲衰退,并且降低精液的质量。公猪开始使用后,要注意采精频率的稳定性,这样有助于提高精液的质量和数量;对于那些超过1周没有采精的公猪,即使是将精液丢弃也要采精1次,否则会使公猪的精液质量降低。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就是对于新购入的后备公猪,饲养员或猪场管理人员为了早日让它发挥作用,再加上后备公猪往往较年老公猪具有性欲强,起性快的优点,在生产实践中对于后备公猪的使用频率经常反而会高过成年公猪,从而造成后备公猪的过早淘汰。
3、夏季公猪的饲养管理,一些猪场往往等显微镜观察到精液质量明显下降或是母猪返情率显著增加时才开始进行公猪的降温工作,实际上连续1周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就会对公猪的生殖生理产生影响,造成精液质量的下降,但这种影响一般要在30-40天后体现。由于夏季对公猪高温管理的不当会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温影响的滞后性导致人们忽视高温影响的严重性;二是高温所导致的精液质量下降,恢复到正常往往也要在30-40天以后,造成生产管理的困难。
母猪的发情检查
对于人工授精来说,与本交配种方式相比,对母猪进行准确的发情鉴定显得更为重要,而且由于与本交配种的要求完全不同,对于母猪的发情鉴定需要重新学习,不能只依赖过去本交查情的经验。
1、查情次数,对于采用每个情期2次人工授精的猪场来说,应该每天查情早晚各1次;那些查情1次的猪场,应该采用3次人工授精配种的方案。那种为了减低工作量,将工作简单化,进行1次查情,2次人工授精配种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2、查情方式,无论是采用断奶后小群圈养还是单体限位栏饲养,都应该使用性欲强,经过查情调教,会“交谈”的成年公猪来查情,我们经常见到不规范的做法是:
使用年轻公猪查情,公猪没有查情经验,查情没有节奏,并且不善于“交谈”,影响查情效果,而且这样对公猪的使用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查情没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协助驱赶公猪人员,这都是由于猪场都没有认识到查情工作对于配种工作乃至整个猪场生产的重要性,有时间就查仔细些,工作忙就一带而过,甚至不用公猪查情。而有些猪场查情时没有人员协助赶公猪,任由查情公猪跑来跑去。
精液的制作与保存
采精用具的消毒与干燥
一般猪场都注意到了采精前公猪下腹部的清洗和消毒,但我们经常发现很多采精人员在使用水(或消毒水)完成清洗工作后,不再用干毛巾擦去残留的水;还有就是将干燥的采精杯在使用前用水冲洗一下,甚至特意留一些水在里面。也许这样他们认为会更干净些,殊不知精液“怕”水,由于渗透压的不同,水会造成精液的死亡。
精液的稀释
一些小规模猪场由于配种数量有限,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精液的稀释,往往直接将原精分装后输精或保存。这种做法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认识到精液的稀释目的不仅是将精液的总量扩大,而且还可以通过稀释液中的各种物质成分的精子膜的保护,延长精液的保存时间。在这个环节当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以下一些:
精液不经过稀释直接减量分装使用或保存,这样做的后果是精液保存时间缩短,输精液需要容积不够,直接降低配种效果。
没有精液密度测定仪器,认为宁可精液密度大些总比密度小要好,殊不知精液密度越大保存时间越短。
使用成分简单,成本低的精液稀释剂,认为反正很快就使用完了,不要保存太长时间,不需要质量太好的稀释剂,但他们没有认识到精子在母猪子宫内还需要保证一定的高质量存活时间,以期能够覆盖足够多的排卵时间,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间隔一定的时间输精2次、3次的原因。
稀释液配制过程中稀释剂溶解时间太短,有时甚至刚把稀释剂倒入蒸馏水后就开始稀释精液,记住有些稀释剂在使用前需要至少5-6个小时的溶解平衡时间,甚至更长。|
精液的保存
精液在稀释好后直接放入17摄氏度的专用保存箱,这种做法不可避免造成精液温度的急剧下降而导致精液质量的下降,最好要经过25摄氏度的室温的缓慢过渡1-2个小时后再放入17摄氏度的专用保存箱。但是当精液取出使用前,不必再进行加温处理,这主要是精液经过稀释液的作用后已经对温度变化具有了一定的耐受性。
稀释后的精液不是越新鲜使用越好,精液需要远距离运输时情况也是如此,这一方面是由于高于20摄氏度,精子处于活跃状态,缩短了精液的保存时间;另一方面精液在没有经过稀释液一定时间的作用时,颠簸、温度变化都会降低精子质量。
精液的人工配种使用
这个环节最突出的问题是很多的猪场缺乏专用配种栏的设置,或者是为了避免将发情母猪赶到配种栏猪造成的工作量增加,而采用限位栏中直接输精的办法,这样就使得母猪在输精时得不到公猪的有效刺激而不能达到良好的排卵效果,直接影响配种生产成绩,同时我们也不能很好的判断出母猪的发情排卵状态,为下一次的输精或以后的配种效果分析得出判断依据。我们应该记住,人工授精的最主要目的是提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提高配种生产成绩。虽然对于大规模猪场来说,由于实施了人工授精技术配种极大的提高了配种的工作效率,但这并不是它的唯一目的,特别是对于小规模猪场来说,很可能还会由于采精、精液稀释等操作还会增加配种工作量,我们决不应该采取通过牺牲配种成绩来达到缩短配种时间、降低配种劳动强度的目的。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一些分析,我们认为猪场在由本交配种方式转变到人工授精的配种方式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应该充分认识到配种方式的转变不仅只体现在增加了精液稀释这个环节,而且还应该包括公猪的使用管理、发情检查和精液的人工输精这些原来本交配种都已存在的环节的操作改变之中。
造成人工授精这项技术近年来在猪场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不断下降的深层次原因还有很多,但只要在实践工作当中能够怀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专研、善于思考,就能够为人工授精技术的成功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希望以上关于人工授精技术在猪场实践应用中的一些思考,能够为那些正面临类似问题困惑的猪场同行提供一些启迪和帮助,也为那些刚刚开始开展人工授精技术的猪场和目前人工授精技术成绩比较好,也比较稳定的猪场提供一些借鉴,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